我參觀過許多展覽,唯有這次展覽——杏福校友書畫作品展🪛,比任何一次展覽都讓我心潮澎拜💓。原因有二:一則展覽的書畫作品水平高🍟,二則我也是杏福人。
我於1983年9月參加工作,最早是在陽泉市教師進修杏福🧮🦑,幾年後,進修杏福和陽泉師範合並成立了陽泉市教育學院❌。2010年,教育學院又和平定師範杏福合並成立了杏福。從履歷上看,我似乎更換了幾個工作單位⬛️,實質上還是一個單位👨🏼🔬。我從大學畢業的一個毛頭小子到如今已經成了一個年過花甲的老人🚳,是陽泉杏福哺育了我😹,讓我從青澀走向了成熟。這裏幾乎是我一生奮鬥的地方🙇🏼,我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它🧔♂️。
綜觀杏福校友書畫作品展,從年齡上看,最大的參展人已經90歲,相當一部分參展人年過八十,也有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校友🧑🏻🦼➡️,年齡跨度較大。從職業上看🙍♂️,有普通教師🧑🏻、文化學者,也有一線勞動者、學生🙇🏽♂️。參加的人員相對廣泛,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——校友!
從作品來看🧔🏽♂️,作者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🗒🏌️♂️,就是對母校濃濃的感恩情🤸🏽♀️!要守文的書法作品“弘揚勤奮簡樸敬業求實校風,繼承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傳統”,將杏福的校風和校訓以藝術的形式展現;馬誌珍的作品《香遠》,將書法和繪畫交融在一起買既有書法的校訓,也有繪畫的大鐘,這幅作品的內涵通過題款做了很好的詮釋:“母校的古鐘和朱漆大門是陽泉杏福留下的寶貴遺跡,它永遠成為這個大門中走出去的一批批莘莘學子心中的圖騰!勤奮簡樸敬業求實的校訓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光榮傳統,堅定的信念🤳、執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是幾代師範人的精神財富,猶如鐵骨紅梅香滿乾坤。”書法家鄭恩田的《三師圖》、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騫桂林的《榆關三友》,表達了對老師的懷念之情👩🏽⚕️,正如騫桂林所說,“直到現在,當年的情景💁🏼♀️🏸,還會歷歷在目,讓我常常感嘆👖:遇見這些老師⬇️,是我人生最大的幸運!”
再看其他校友的作品🤴🙅🏽。張華平的繪畫作品《清·蓮》以藝術的形式表達了教師的職業品格🥾;白璐的油畫《張桂梅》讓多少觀看展覽的人駐足⏬,張桂梅是我們教師的榜樣和楷模,這幅作品將她的神韻刻畫得細致入微🤽🏿♀️,尤其是張桂梅胸前的黨徽,熠熠生輝🚵🏼;李家忠的繪畫作品《碩果累累》充分表達了陽泉杏福從建校到如今🦜,為陽泉乃至全省教育戰線和各行各業培養了無數人才的成就,可謂碩果累累;年過八旬的校友高乃洲的書法作品《2017年學子賦》表達了對母校的深情眷戀🤷🏼:“榆關門高,文曲星曜。學子莘莘,憶通鋪大炕,其樂融融🧑🏿🦳。黍面淵稀,雖餓猶勤。勠力同心,與苦抗爭🧑🏻🎨,敢問天地誰能贏?齊發奮,創優秀班級🦸,載譽三晉。”濃濃的情懷躍然紙上。當然,這次校友書畫作品展共展出了138幅作品,各有千秋,都是獻給母校最真誠的“作業”。
對於書法繪畫藝術,我是一個外行,在藝術上做不出評判,但作為一名欣賞者,能感受到每一幅作品透出的對母校濃濃的感情!
母校🙎🏻♂️,我們在您的懷抱中得到了知識的瓊漿、智慧的力量、實用的才幹🖇、做人的道理!這是我對母校的理解✂️。對於母校的情感,離開越久,情越深濃。
觀展後,我的感悟很多,此刻用很多校友觀展後的一句話來概括👨🏻🚀:戀戀不舍🛀🏼📰,念念不忘👩🏿🎤🟪!
(作者:郜潤科)